使用DDD+GDB开发ARM Linux程序

本文来自: http://xianzilu.spaces.live.com/blog/cns!4201FDC93932DDAF!268.entry


今天又取得了一些进展,赶快写下来以免自己忘记。
自从Linux在我的板子上跑起来之后,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怎么调试将来写的程序。其实我在Linux开发方面真得很外行,到了今天才知道 GDB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呵呵。我相信很多人从Bootloader调试开始一直都使用LED啊,printf这样的方法来调试。我做毕设时,就是在 MTDBLOCK里面划出一个USER分区,然后把编译好的程序放入文件系统映像,通过Bootloader用串口下到NAND里,然后mount上调 试,实在很花时间。今天,白痴的我终于找到了一条捷径,已经不咳嗽了!
先介绍下DDD和GDB,GDB是一种用于调试Linux下程序的工具,它不仅能调试C/C++,还可以调试Pascal等很多其他语言。我们 看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程序叫做test.c,要用GDB调试它,首先,编译的时候需要加上产生debug信息选项“-g”,如#arm-linux- gcc test.c -o test -g;然后,由于我们并不是开发本机程序,在目标机(arm)上需要用一个server启动这个含有调试信息的程序,当然,本机和目标机之间得有一定的数 据共享方式(如nfs)和一定的通信方式(如以太网或串口);最后,在本机上启动一个GDB客户端,就可以登陆到目标机的server上调试程序了。 GDB的原理网上也有很多文章说,可以搜索下,但是我是初学者,就不去看那些内容了。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确GDB和DDD的区别,我们先看一个GDB的调试 过程:
我通过以太网调试,本机IP地址192.168.2.31,目标机(arm开发板IP地址192.168.2.223),本机通过nfs共享开发目录lgraphics。
首先本机上编译:
lxz@lxzlinux:~/lgraphics> arm-linux-gcc lgraphics.c -o lg -g
切换到目标机:
[root@(none) lgraphics]# gdbserver 192.168.2.31:2345 lg
Process lg created; pid = 402
Listening on port 2345
切换到本机:
lxz@lxzlinux:~/lgraphics> arm-linux-gdb lg
GNU gdb 6.6
Copyright (C) 2006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Inc.
GDB is free software,covered by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and you are
welcome to change it and/or distribute copies of i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ype "show copying" to see the conditions.
There is absolutely no warranty for GDB. Type "show warranty" for details.
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host=i686-pc-linux-gnu --target=arm-linux"...
(gdb) target remote 192.168.2.223:2345 lg
Remote debugging using 192.168.2.223:2345 lg
0x40001290 in _start () from /lib/ld-linux.so.2
此时,目标机上也会出现:
Remote debugging from host 192.168.2.31
在本机上输入:
(gdb) b main (设置断点到main函数)
Breakpoint 1 at 0x9c00: file lgraphics.c,line 442.
(gdb) cont (开始执行)
Continuing.
Breakpoint 1,main () at lgraphics.c:442 (遇到断点,并显示断点程序行)
442 int i,j,b = 0;
(gdb) step(单步执行)
445 linitgraph("/dev/fb0"); (显示目前程序行)
好了,看到这里,差不多就明白GDB是干什么的、怎么用了吧。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对GDB界面的不友好表示愤慨,想想Windows下的开发工 具,哪一种调试的时候还是文本界面的。幸运的是,有一些勤快的人,帮我们写了很多GDB的图形化前端,我们更本不用像上面这样使用GDB。
开始说DDD。DDD是一种GDB的图形化前端,就是一种用图形界面帮你输入繁琐的GDB调试指令工具。当然,也有很多文章说DDD多么不足,用Insight来取代它之类的。我的Suse里恰好就有DDD,我也不管那么多了,先用了。看看用DDD的时候怎么调试:
一样本机上编译:
lxz@lxzlinux:~/lgraphics> arm-linux-gcc lgraphics.c -o lg -g
切换到目标机:
[root@(none) lgraphics]# gdbserver 192.168.2.31:2345 lg
Process lg created; pid = 402
Listening on port 2345
切换到本机:
lxz@lxzlinux:~/lgraphics> ddd -debugger arm-linux-gdb lg
然后就会启动DDD的图形界面,在窗口下方有一个文本输入框,这里就是ddd的基础gdb的所在,在这里输入target remote 192.168.2.223:2345 lg,提示信息和我们用GDB时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除了这句连接目标机的指令,其他指令都不用输入了,可以在图形化界面里找到,这我就不说了。另外, 连接目标机的指令也可以用在DDD中设置,不用输入,可以查找其他介绍DDD使用的文章。下面是DDD的图形界面,工具栏下面的是watch,代码可以设 置断点(红色点),可以看到单步位置(绿色箭头),右边是执行控制工具条,最下面是GDB的输入和输出显示。
看到这里,想我一样的菜鸟们一定发现了,原来Linux程序可以这么好调啊,简直和CE没有什么差别了,呵呵。下面介绍为了使用GDB+DDD 所要做的东西。我不是从零开始建立的,具体的包依存关系我也不明白,只好假设你在安装Linux的时候已经安装了像GCC,DDD之类的工具。GDB的源 代码包gdb-6.6.tar.bz2可以从 ftp://gcc.gnu.org 上下载到,还有一个要求是你已经安装了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
下载下来后:
# tar xvjf gdb-6.6.tar.bz2
# mkdir gdbbuild
# cd gdbbuild
# ../gdb-6.6/configure --target=arm-linux--prefix=/home/lxz/lxzgdb
这里,--prefix参数是需要安装的目录,然后
# make
# make install
这样,arm-linux-gdb这个工具就在/home/lxz/lxzgdb/bin里头了,你可以把这个路径添加到PATH里面去
接下来建立gdbserver,在gdbbuild的上一级目录下
# mkdir gdbserverbuild
# cd gdbserverbuild
# CC=arm-linux-gcc ../gdb-6.6/gdb/gdbserver/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home/lxz/lxzgdbserver
一样,--prefix参数是需要安装的目录,然后
# make
# make install
有的文章里说,要去除arm-linux-strip的调试信息
# cd /home/lxz/lxzgdbserver/bin
# arm-linux-strip gdbserver
把这个gdbserver复制到你的开发板上,就OK了。
今天就写到这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什么是设计模式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 设计经验 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可重用 代码、让代码 更容易 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 可靠性;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  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使软件工程的 基石脉络, 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并不直接用来完成代码的编写,而是 描述 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怎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能使不稳定依赖于相对稳定、具体依赖于相对抽象,避免引
单一职责原则定义(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对象应该只包含 单一的职责,并且该职责被完整地封装在一个类中。Every  Object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entirely encapsulated by t
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分不清吗,看看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强烈推荐。原文截图*************************************************************************************************************************原文文本************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相互合作。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族,并封装在类中,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设计模式讲的是如何编写可扩展、可维护、可读的高质量代码,它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遍历集合对象中的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细节。
外观模式又叫门面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高层)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单例模式(Singleton Design Pattern)保证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组合模式可以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可以用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和对象组合。
装饰者模式能够更灵活的,动态的给对象添加其它功能,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现有的底层代码。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当对象状态改变的时候,所有依赖者都会自动收到通知。
代理模式为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可细分为三种,分别是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创建对象。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它的类。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能够支持请求的排队执行、记录日志、撤销等功能。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基本介绍 **意图:**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轻量级)(共享元素)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