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驱动开发TDD 笔记

测试驱动开发

TDD(Test-Driven Development)测试驱动开发是敏捷开发中的一项核心实践和技术,也是一种设计方法论。TDD的原理是在开发功能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用例代码,测试代码确定需要编写什么产品代码。TDD虽是敏捷方法的核心实践,但不只适用于XP(Extreme Programming),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开发方法和过程。

TDD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测试来推动整个开发得进行,但测试驱动开发并不只是单纯的测试工作,而是把需求分析,设计,质量控制量化的过程。

TDD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测试软件,测试工作保证代码质量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在开发过程中帮助客户和程序员去除模棱两可的需求。TDD首先考虑使用需求(对象、功能、过程、接口等),主要是编写测试用例框架对功能的过程和接口进行设计,而测试框架可以持续进行验证。


Test-driven development cycle

1. Add a test

2. Run all tests and see if the new one fails

3. Write some code :the code written is only designed to pass the test

4. Run the automated tests and see them succeed

5. Refactor code

6. Rinse and repeat all above

One Framework used in TDD is Moq.

If an object has any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it may be useful to use a mock object in its place:

1.supplies non-deterministic results (e.g. the current time or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2.has stat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reate or reproduce (e.g. a network error);

3.is slow (e.g. a complete database,which would have to be initialized before the test);

4.does not yet exist or may change behavior;

5.would have to include information and methods exclusively for testing purposes (and not for its actual task).

TDD的基本过程:

1. 明确当前要完成的功能。可以记录成一个 TODO 列表。

2. 快速完成针对此功能的测试用例编写。

3. 测试代码编译不通过。

4. 编写对应的功能代码。

5. 测试通过。

6. 对代码进行重构,并保证测试通过。

7. 循环完成所有功能的开发。


TDD的步骤:

1.在编写产品代码前,先编写它的单元测试代码。没有对应的单元测试代码,不允许作为产品代码被交付。

2.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决定了如何编写产品代码。

3.不断的重复运行单元测试用例,并努力让它们成功通过。

4.不断地完善单元测试用例。

步骤的一个简单描述:

1.首先确定你要做什么(不是要如何做!!)

2.然后为这个功能(Method)写单元测试例子( Unit Test )

3.编写代码:不用多,也不能少,只需要能实现在Unit Test中的所有实现和能够通过它的Unit Test。

4.运行Unit Test:如果顺利通过,你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你的任务。如果没通过,修补代码直到能通过Unit Test为止。如果出现在Unit Test中没预先设定的结果,在Unit Test中增加一个Test Case,修补代码直到通过所有的Test Case为止。

每一个测试用例都是单一职责的,因此需要排除外界对他的所有可能的干扰,满足它一切的外界因素条件,模拟给它所需的环境,达到专注于测试该用例的效果。即只有当前测试的类是真实的,其他的都是我们Mock给它的满足它要求的类变量、参数等。

1、复杂对象:Mock一个对象mock;mock .Setup().Returns()设定所需的参数、返回值等环境;

2、普通对象:模拟符合要求的数据

Example_1normal steps

//mock an object for filter: context

var context = new Mock<IProcessContext>();

//the real class we want to test

IFilter filter = new NewDeviceFilter();

//scenario 1,verify EventId = 0,DataVersion = 1

//1 arrange(setup)

context.Setup(o => o.ContextObject).Returns(new DeviceProcessContext { EventId = NetEventNewDeivceEventId,DataVersion = 1 });

2 act

result = filter.IsMatch(context.Object,null);

3 assert

Assert.True(result);

Example_2 : Mock an object and its out -type argument’s value is “Hello”

currentProcessor = new Mock<IProcessor>();

object process1OutData = " Hello ";

currentProcessor.Setup(o => o.Process(It.IsAny<IProcessContext>(),It.IsAny<object>(),out process1OutData)).Returns(true);

Example_3 : the function of returns() can controll the result of Setup():

convert the result of Function() to lower

mock.Setup(o=>o.Function(It.IsAny< string>())).Returns((string s)=>s.ToLower());

Example_4: to inform nextProcessor to execute CallBack() when the function of nextProcessor is Executed

nextProcessor.Setup(o => o.Process(It.IsAny<IProcessContext>(),out outData))

.Returns(true)

.Callback<IProcessContext,object,object>((p,i,o) =>

{

nextRun = true;

});

Example_5: make sure the function always returns true,regardless of the value of argument

notice the function: It.IsAny<>() which purpose is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arguments

filter.Setup(o => o.IsMatch(It.IsAny<IProcessContext>(),It.IsAny<object>())).Returns(tru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什么是设计模式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 设计经验 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可重用 代码、让代码 更容易 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 可靠性;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  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使软件工程的 基石脉络, 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并不直接用来完成代码的编写,而是 描述 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怎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能使不稳定依赖于相对稳定、具体依赖于相对抽象,避免引
单一职责原则定义(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对象应该只包含 单一的职责,并且该职责被完整地封装在一个类中。Every  Object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entirely encapsulated by t
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分不清吗,看看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强烈推荐。原文截图*************************************************************************************************************************原文文本************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相互合作。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族,并封装在类中,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设计模式讲的是如何编写可扩展、可维护、可读的高质量代码,它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遍历集合对象中的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细节。
外观模式又叫门面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高层)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单例模式(Singleton Design Pattern)保证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组合模式可以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可以用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和对象组合。
装饰者模式能够更灵活的,动态的给对象添加其它功能,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现有的底层代码。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当对象状态改变的时候,所有依赖者都会自动收到通知。
代理模式为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可细分为三种,分别是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创建对象。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它的类。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能够支持请求的排队执行、记录日志、撤销等功能。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基本介绍 **意图:**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轻量级)(共享元素)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