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D与UML:OOAD详解

1. 学习目标:

1)理解与掌握面向对象的概念与方法

2)使用UML

3)完成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工作

4)了解OO的设计原则及一些典型的设计模式

使用比较的UML工具一般是:Jude 和starUML:http://staruml.sourceforge.net/en/

这个网站是开源网站,上面有很多开源项目,starUML就托管在这个网站上,是由韩国的一个团队开发的。

2. 什么是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Object-Orientation ,简称OO)是一种系统建模技术

1) 面向对象编程( Object-Orientation Programming,简称OOP)是按照OO的方法学来开发程序的过程

2) 通过分析系统内对象的交互来描述或建模一个系统

3) 交互的对象最终以类的形式组织

4) OO的方法由三部分组成

— 过程

— 标识

— 规则


3. 对象: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唯一的实体

1) 是面向对象编程过程中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基础

2) 拥有自己的标识、数据与行为

3) 可以简单或复杂

4) 可以抽象或具体

5) 在OOP中是一个类的动态实例

6) 如Student

——id,name,age(attributes)

——setName,getName,countScore(methods)

——new Student()


4. 类:类是对象的模板

1) 对象通过类实例化产生

2) 一个类可以创建多个对象


5. OOAD:OOAD是根据OO的方法学,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OOA 分析阶段

定义OOA阶段

1) 分析阶段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建立针对业务问题域的清晰视图

列出系统必须要完成的核心任务

针对问题域建立公共词汇表

列出针对此问题域的最佳解决方案

2) 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What to do?”

OOD 设计阶段

定义OOD阶段

1) 设计阶段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如何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

引入系统工作所需的支持元素

定义系统的实现策略

2) 此阶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How to do?”

6. OOP的主要特征

1) 抽象(abstract)

•忽略掉一个对象或实体的细节而只关注其本质特征的过程

•简化功能与格式

•帮助用户与对象交互

2) 封装(encapsulation)

•隐藏数据和实现

•提供公共方法供用户调用功能

•对象的两种视图

外部视图:对象能做的工作

内部视图:对象如何完成工作

3) 继承(inheritance)

•通过存在的类型定义新类型的机制

•通常在两个类型之间存在“is a”或“kind of”这样的关系

•通过继承可实现代码重用,另外继承也是多态的基础

•如苹果“is a”水果

4) 多态(polymorphism)

•一个名称,多种形式

•基于继承的多态

•调用方法时根据所给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Football——play():使用脚来完成

•Basketball——play():使用手来完成

•给出一个具体的足球或篮球,用户自动知道该使用谁的方式去执行play()

5) 关联(association)

•对象之间交互时的一种引用方式

•当一个对象通过对另一个对象的引用去使用另一个对象的服务或操作时,两个对象之间便产生了关联

•如person使用computer,person与computer之间就存在了关联关系

6) 聚合(aggregation)

•关联关系的一种,一个对象成为另外一个对象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关系较强的关联

•在两个对象之间存在“has a”这样的关系,一个对象作为另一个对象的属性存在,在外部对象被生产时,可由客户端指定与其关联的内部对象

•如汽车与轮胎,轮胎作为汽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汽车可以分别生产以后装配起来使用,但汽车可以换新轮胎,轮胎也可以卸下来给其它汽车使用

7) 组合(composition)

•当一个对象包含另一个对象时,外部对象负责管理内部对象的生命周期的情况

•关联关系中最为强烈的一种

•内部对象的创建由外部对象自己控制

•外部对象不存在时,内部对象也不能存在

•如电视机与显示器

8) 内聚与耦合(cohesion & coupling)

•内聚:度量一个类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

•耦合:度量系统内或系统之间依赖关系的复杂度

•设计原则:增加内聚,减少耦合

7. 域模型:域模型是面向对象的。在面向对象术语中,域模型也可称为设计模型。

域模型由以下内容组成:

1) 具有状态和行为的域对象

2) 域对象之间的关系

•关联

•依赖

•聚集

•一般化(泛化)

8. 域对象之间的关系

1)关联(Association)

关联关系:


2)依赖(Dependency)

依赖关系

在BusinessService类中访问Customer类的方法,并且构造Customer类的实例


3) 聚集(Aggregation)

聚集关系

聚集指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实体域对象之间很常见


4) 一般化(Generalization)

一般化关系

一般化指的是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9. 开发过程概述

1) 传统开发过程:瀑布模型

2)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SDP)

10. OOAD的开发过程

1) 大项目分解为一些子项目

2) 使用UML工具

3) 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是一个迭代、递增的开发过程


11. 迭代、递增的项目生命周期

1) 项目是迭代、递增的

2) 迭代指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步骤

3) 迭代导致“递增”或者是整个项目的增长

4) 大项目分解为子项目

12. 在每一个迭代的阶段,应该做以下工作,当一次迭代满足目标后,开发进入下一个迭代周期,每一个周期包含一次或多次迭代,一个阶段的结束称之为“里程碑”(milestone)

1) 选择并分析相关用例

2) 根据所选架构进行设计

3) 在组件层次实现设计

4) 验证组件满足用例的需要

13. 迭代、递增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1) Inception—start up 初始化阶段,该阶段的增量集中于:

项目启动

建立业务模型

定义业务问题域

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

定义项目需求的外延

创建业务问题域的相关说明文档

2) Elaboration—refine细化阶段,本阶段的增量集中于:

高层的分析与设计

建立项目的基础框架

监督主要的风险因素

制订达成项目目标的创建计划

3) Construction—implement构建阶段,本阶段的增量集中于:

代码及功能的实现

4) Transition—promotion移交阶段,本阶段的增量集中于:

向用户发布产品
beta测试
执行性能调优,用户培训和接收测试

14. 过程图


15. 每一个阶段所含的工作流

每一次递增都由5部分工作流组成

1) 需求与初始分析

2) 分析

3) 设计

4) 实现

5) 测试

6) 每一次迭代执行工作流的深度不同

7) 早期的迭代在深度上覆盖初始工作流,后期迭代在深度上覆盖后期工作流

8) 80/20原则


16. 迭代工作流


17. 迭代、递增生命周期的优势

1) 降低成本

2) 便于更好地维护项目进度

3) 便于团队的协作开发

4) 便于适应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本系列所讲笔记[OOAD与UML]为结合张龙老师(圣思园教育)Java教程视频学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什么是设计模式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 设计经验 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可重用 代码、让代码 更容易 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 可靠性;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  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使软件工程的 基石脉络, 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并不直接用来完成代码的编写,而是 描述 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怎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能使不稳定依赖于相对稳定、具体依赖于相对抽象,避免引
单一职责原则定义(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对象应该只包含 单一的职责,并且该职责被完整地封装在一个类中。Every  Object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entirely encapsulated by t
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分不清吗,看看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强烈推荐。原文截图*************************************************************************************************************************原文文本************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相互合作。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族,并封装在类中,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设计模式讲的是如何编写可扩展、可维护、可读的高质量代码,它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遍历集合对象中的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细节。
外观模式又叫门面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高层)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单例模式(Singleton Design Pattern)保证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组合模式可以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可以用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和对象组合。
装饰者模式能够更灵活的,动态的给对象添加其它功能,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现有的底层代码。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当对象状态改变的时候,所有依赖者都会自动收到通知。
代理模式为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可细分为三种,分别是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创建对象。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它的类。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能够支持请求的排队执行、记录日志、撤销等功能。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基本介绍 **意图:**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轻量级)(共享元素)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