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1017: [JSOI2008]魔兽地图DotR[树形DP+依赖型背包]

本来今天刷题春风得意,直到被这道题卡住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蠢。

以前的树形背包都是子节点依赖父节点,而这一题却要求父节点依赖其所有子节点。

我喊了一句:这特么在逗我?然后我就傻了。

想了一个小时,想不出来,然后去看题解。

这题有经典做法和VFK的新做法两种,我这种人自然优先选了前者。


这题算是把我对树形DP的闭塞理解给打通了一点。

我本认为树形DP只有用子节点的状态去更新父节点的状态,真是太天真了。

实际上这道题里是用子节点的状态合并得到父节点的状态。


首先,设出状态f[i][j][k]表示节点i对父亲的贡献为j付出的代价为k时i节点及其子树可以得到的最多能量。

dp当然要从初始状态推起咯。

那么对于那些叶子节点,也就是所谓的基本装备:

f[i][j][j*cost[i]]=(j-i)*power[i]

然而对于那些非叶子节点:

f[i][j][k]=max{g[k-r]+f[son][j*need[son]][r]};

这个方程具体点的解释可以理解为预算为k,拨给这个项目经费为r。

注意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对f[i][j][k]中这一层中“私吞”部分进行统计,所以是j*need[son],也就是假设全部先上交。

此处g数组是对上一次f[i][j]的复制,防止出现值的误调用。

此处循环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所以总不能一边调用f[i][j]一边更新f[i][j]吧。memcpy多方便。


然后我们开始统计私吞部分:

f[i][j][k]=max{f[i][j'][k]+(j'-j)*power[i]}

事实上,(j'-j)*power[i]就是没有用于合成(即上交)的i装备产生的能量。


非常巧妙,可惜这状态我想不到,还是经验问题。

Tips:注意挖掉一些非法状态和缩小lim范围。

------------------------------------------------------------------------------------------------------------------------------------------------

Code: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70;
const int P=110;
const int M=2010;
const int INF=~0u>>1;
 
struct list{
    int p;
    list *next;
    list(){}
    list* Set(int _p,list* _next){
        p=_p; next=_next;
        return this; 
    }
}T[M],*head[N];int data=0;
int f[N][P][M],g[M],need[N];
int n,m,pow[N],cost[N],lim[N];
int fa[N],ans=-INF;
//F[i][j][k]表示i物品贡献给父节点j个花费k的最大力量
 
void dfs(int p){
    if(!head[p]){
        lim[p]=min(lim[p],m/cost[p]);
        for(int i=0;i<=lim[p];i++)
            for(int j=i;j<=lim[p];j++)
                f[p][i][j*cost[p]]=(j-i)*pow[p];
            //底层信息 
        return;
    }
    lim[p]=INF;
    for(list *t=head[p];t;t=t->next){
        dfs(t->p);
        lim[p]=min(lim[p],lim[t->p]/need[t->p]);
    }
    for(int i=0;i<=lim[p];i++) f[p][i][0]=0;
     //装备合成本身不需要代价,所以合并之前初始化为0
    for(list *t=head[p];t;t=t->next){
        for(int j=0;j<=lim[p];j++){
            memcpy(g,f[p][j],sizeof(f[p][j]));
            memset(f[p][j],-1,sizeof(f[p][j]));
            for(int k=m;k>=0;k--)
                for(int r=k;r>=0;r--)
                    if(g[k-r]!=-1&&f[t->p][j*need[t->p]][r]!=-1){
                        f[p][j][k]=max(f[p][j][k],g[k-r]+f[t->p][j*need[t->p]][r]);
                        //假设全部上交 
                        ans=max(ans,f[p][j][k]); 
                    }
        }
    }//对子树信息进行合并
    for(int i=0;i<=lim[p];i++) 
        for(int j=i;j<=lim[p];j++) 
            for(int k=0;k<=m;k++) 
                if(f[p][j][k]!=-1) 
                    f[p][i][k]=max(f[p][i][k],f[p][j][k]+(j-i)*pow[p]),ans=max(ans,f[p][i][k]);
                    //将节点自身信息并入 
}
 
int main(){
    char opt;int t,u,v;
    scanf("%d%d",&n,&m);
    for(int i=1;i<=n;i++){
        scanf("%d \n%c\n",&pow[i],&opt);
        if(opt=='B') scanf("%d%d",&cost[i],&lim[i]);
        if(opt=='A'){
            for(scanf("%d",&t);t;t--){
                scanf("%d%d",&u,&v);
                head[i]=(T+(data++))->Set(u,head[i]);
                need[u]=v; fa[u]=i;
            }
        }
    }memset(f,sizeof(f));
    for(int i=1;i<=n;i++) if(!fa[i]) dfs(i);
    printf("%d\n",ans);
    return 0;
}




注意在这里我们并没有对f[i][j][k]中这一层中“私吞”部分进行统计,所以是j*need[son],也就是假设全部先上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什么是设计模式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 设计经验 的总结;使用设计模式是为了 可重用 代码、让代码 更容易 被他人理解、保证代码 可靠性;设计模式使代码编制  真正工程化;设计模式使软件工程的 基石脉络, 如同大厦的结构一样;并不直接用来完成代码的编写,而是 描述 在各种不同情况下,要怎么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能使不稳定依赖于相对稳定、具体依赖于相对抽象,避免引
单一职责原则定义(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一个对象应该只包含 单一的职责,并且该职责被完整地封装在一个类中。Every  Object should have  a single responsibility, and that responsibility should be entirely encapsulated by t
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分不清吗,看看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好,强烈推荐。原文截图*************************************************************************************************************************原文文本************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另一个接口,使得原本接口不兼容的类可以相互合作。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族,并封装在类中,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独立于使用算法的客户。
设计模式讲的是如何编写可扩展、可维护、可读的高质量代码,它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
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遍历集合对象中的元素,而又不暴露其内部的细节。
外观模式又叫门面模式,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高层)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使得子系统更容易使用。
单例模式(Singleton Design Pattern)保证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组合模式可以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使得客户可以用一致的方式处理个别对象和对象组合。
装饰者模式能够更灵活的,动态的给对象添加其它功能,而不需要修改任何现有的底层代码。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Design Pattern)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对多依赖,当对象状态改变的时候,所有依赖者都会自动收到通知。
代理模式为对象提供一个代理,来控制对该对象的访问。代理模式在不改变原始类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引入代理类来给原始类附加功能。
工厂模式(Factory Design Pattern)可细分为三种,分别是简单工厂,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它们都是为了更好的创建对象。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改变了它的类。
命令模式将请求封装为对象,能够支持请求的排队执行、记录日志、撤销等功能。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保存一个对象的某个状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恢复对象。备忘录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基本介绍 **意图:**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
顾名思义,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轻量级)(共享元素)主要用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用和提高性能。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它提供了减少对象数量从而改善应用所需的对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