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请求的跳转与转发
3.1. 范例这次用户可以在首页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入对应的页面。选择绿色,会进入绿色界面:选择红色,会进入红色界面:好的,这里我们会看到四个页面:index.jsp中选择颜色,点击按钮后提交到test.jsp。test.jsp取得用户选择的颜色,根据颜色值显示对应的页面。如果选择了红色,就显示red.jsp。如果选择了绿色,就显示green.jsp。在这里例子里,index.jsp,red.jsp,green.jsp中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所有的玄机都在test.jsp中。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test.jsp决定实现red.jsp或者green.jsp,我们可以在forward和redirect中任选其一。3.2. 如果用forwardtest.jsp中需要这样写:<%@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String color = request.getParameter("color");if ("red".equals(color))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red.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else if ("green".equals(color))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green.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略过取得参数与比较参数值不提,只关注forward的部分: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red.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首先调用request的getRequestDispatcher()方法,获得对应red.jsp的转发器,然后调用forward()方法执行请求转发。结果用户看到的就是red.jsp中的结果了,一个红色的页面。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下浏览器的url地址:选择红色页面时:选择绿色页面时:于是,无论转发至red.jsp还是green.jsp,地址栏上显示的都是test.jsp。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下面的流程图会让我们容易理解:浏览器向test.jsp发送请求。test.jsp计算客户选择的颜色,将请求转发至red.jsp。red.jsp返回响应给浏览器。这下知道为什么浏览器的地址没有变化了吧?因为浏览器只是执行了对test.jsp的请求,test.jsp到red.jsp的部分是在服务器内执行的,浏览器并不知道服务器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它只知道自己获得的响应是test.jsp发回来的,甚至不知道服务器还有个red.jsp。这就是请求转发forward了。例子见lingo-sample/03-01/。3.3. 如果用redirecttest.jsp中需要这样写:<%@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String color = request.getParameter("color");if ("red".equals(color)) {response.sendRedirect("red.jsp");} else if ("green".equals(color)) {response.sendRedirect("green.jsp");}%>略过取得参数与比较参数值不提,只关注redirect的部分:response.sendRedirect("red.jsp");response翻译过来就是响应,代表着http响应。调用response的sendRedirect("red.jsp")方法,将页面重定向到red.jsp。再请大家注意一下浏览器的url地址:选择红色页面时:选择绿色页面时:与forward不同,url地址一直在变化,红色的时候显示red.jsp,绿色的时候显示green.jsp。再看一下流程图吧:浏览器向test.jsp发送请求。test.jsp计算客户选择的颜色,向浏览器发送一个页面重定向(redirect)的响应,响应中包含red.jsp的url地址。浏览器根据页面重定向(redirect)响应中的red.jsp地址,再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这次请求的就是red.jsp了。red.jsp执行,返回响应。redirect会触发另一个请求响应流程,第二次请求的时候是由浏览器发起对red.jsp的请求,所以url地址改变了。这就是页面重定向redirect了。
第 4 章 四个作用域
page里的变量没法从index.jsp传递到test.jsp。只要页面跳转了,它们就不见了。request里的变量可以跨越forward前后的两页。但是只要刷新页面,它们就重新计算了。session和application里的变量一直在累加,开始还看不出区别,只要关闭浏览器,再次重启浏览器访问这页,session里的变量就重新计算了。application里的变量一直在累加,除非你重启tomcat,否则它会一直变大。而作用域规定的是变量的有效期限。如果把变量放到pageContext里,就说明它的作用域是page,它的有效范围只在当前jsp页面里。从把变量放到pageContext开始,到jsp页面结束,你都可以使用这个变量。如果把变量放到request里,就说明它的作用域是request,它的有效范围是当前请求周期。所谓请求周期,就是指从http请求发起,到服务器处理结束,返回响应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使用forward的方式跳转了多个jsp页面,在这些页面里你都可以使用这个变量。如果把变量放到session里,就说明它的作用域是session,它的有效范围是当前会话。所谓当前会话,就是指从用户打开浏览器开始,到用户关闭浏览器这中间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请求响应。也就是说,只要用户不关浏览器,服务器就有办法知道这些请求是一个人发起的,整个过程被称为一个会话(session),而放到会话中的变量,就可以在当前会话的所有请求里使用。如果把变量放到application里,就说明它的作用域是application,它的有效范围是整个应用。整个应用是指从应用启动,到应用结束。我们没有说“从服务器启动,到服务器关闭”,是因为一个服务器可能部署多个应用,当然你关闭了服务器,就会把上面所有的应用都关闭了。application作用域里的变量,它们的存活时间是最长的,如果不进行手工删除,它们就一直可以使用。4.2. 例子:在线列表我们做一个新手级的在线用户列表,原理是这样:用户登录,并把登录使用的用户名保存到session中,通过session中是否存在用户名判断用户是否已登录。session可以在整个会话过程中保存用户信息,不必每次刷新页面都重新登录。用户登录后,将用户名添加到application中的在线用户列表。用户注销时,讲用户名从application中的在线列表删除。只要服务器还在运行着,application就会保存所有登录用户的信息,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个在线用户列表。可以尝试一下lingo-sample/04-02/中的例子:进入登录页面,登陆一个用户。登录成功既看到已登录的用户名,和当前的在线用户列表。再登录一个用户.然后就可以看到在线用户列表增加了,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上次登录的用户和当前登录的用户。这时,如果第一个用户刷新页面,也会看到在线用户列表中变成两个人。现在任何一个用户点击注销,将返回登录页面。另一个用户刷新页面会发现在线用户列表减少了。让我们从登录页面index.jsp开始,复习一下目前学到的知识。index.jsp中显示的是用户登录表单,为了显示index.jsp中包含的中文,需要加上<%@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这里使用的文件编码是默认的gb2312。<form action="login.jsp" method="post">用户名:<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 /></form>在这个form里我们可以输入一个username的值,提交的url是login.jsp,使用post方法是为了更简单的解决中文问题。在填写了用户名之后,点击登录按钮,将数据提交到login.jsp。login.jsp中进行的是对用户名的操作,包括获得请求中的用户名,将用户名添加到session和在线用户列表中。<%@ page import="java.util.*"%><%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gb2312");// 取得登录的用户名String username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把用户名保存进sessionsession.setAttribute("username", username);// 把用户名放入在线列表List onlineUserList = (List) application.getAttribute("onlineUserList");// 第一次使用前,需要初始化if (onlineUserList == null) {onlineUserList = new ArrayList();application.setAttribute("onlineUserList", onlineUserList);}onlineUserList.add(username);// 成功response.sendRedirect("result.jsp");%>中文编码设置和获得请求参数都已经熟识了。在获得在线用户列表时,先获得application中的onlineUserList,强制转换成List类型。如果onlineUserList并不存在,我们还需要先对它做初始化,并添加到application里。这时有一个小技巧,因为onlineUserList已经放在application中了,将username添加进去后,不必再使用setAttribute()也可以达到修改在下用户列表的效果。因为此处用到的List和ArrayList都是定义在java.util包内的工具类,如果不希望写成全类名java.util.List, java.util.ArrayList的形式,就需要使用<%@ page import="java.util.*"%>做声明,当然也可以写成<%@ page import="java.util.List,java.util.ArrayList"%>,具体情况就任君选择了。登录成功后,使用redirect的方式跳转到result.jsp页面,result.jsp页面中显示的是当前登录用户和在线用户列表的信息。先看一下页面中使用的jsp指令(directive),<%@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import="java.util.*"%>,为了处理中文和使用import,可以把这两部分写在一起。显示当前登陆名时,使用了el表达式:<h3>您好:${username} [<a href="logout.jsp">注销</a>]</h3>显示在线用户列表的时候使用了循环:<%List onlineUserList = (List) application.getAttribute("onlineUserList");for (int i = 0; i < onlineUserList.size(); i++) {String onlineUsername = (String) onlineUserList.get(i);%><tr><td><%=onlineUsername%></td></tr><%}%>这里的循环体可能会令人感到费解,其实它与下面的写法是等价的:<%List onlineUserList = (List) application.getAttribute("onlineUserList");for (int i = 0; i < onlineUserList.size(); i++) {String onlineUsername = (String) onlineUserList.get(i);out.println(" <tr>");out.println(" <td>" + onlineUsername + "</td>");out.println(" </tr>");}%>只需要理解代码的含义就可以了,从application里获得onlineUserList,然后循环输出所有的用户名。application是公用的,所以可以看到每个登录的用户。点击注销的时候,会跳转到logout.jsp,这里负责用户注销和从在线用户列表去除已登录用户。<%@ page import="java.util.*"%><%// 取得登录的用户名String username = (String) session.getAttribute("username");// 销毁sessionsession.invalidate();// 从在线列表中删除用户名List onlineUserList = (List) application.getAttribute("onlineUserList");onlineUserList.remove(username);// 成功response.sendRedirect("index.jsp");%>这次我们从session中获得登录名,因为请求中没有包含任何数据。session.invalidate()这个方法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销毁session的捷径,不需要一条一条删除session中的数据,invalidate()会直接销毁session,session里边所有的数据也就消失了。在线用户列表的操作很直观,从application中获得onlineUserList,然后remove(username)就可以从中去除当前登录用户。最后使用redirect跳转到index.jsp这个登录页面。整个应用的流程也就结束了。整个应用的功能很单纯,之所以把它叫做“新手级”,是因为它只能用于演示。等待用户去点击注销才去操作在线用户列表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实际使用中,用户很可能因为个人或网络原因没有进行注销就退出系统,这样会导致用户列表不能删除,就这样一直增长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超出了目前掌握的知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进行介绍。
第 6 章 贴近servlet
     服务器在获得请求的时候会先根据jsp页面生成一个java文件,然后使用jdk的编译器将此文件编译,最后运行得到的class文件处理用户的请求返回响应。如果再有请求访问这jsp页面,服务器会先检查jsp文件是否被修改过,如果被修改过,则重新生成java重新编译,如果没有,就直接运行上次得到的class。为什么第一次访问jsp的时候速度会那么慢?就是因为要经过生成java和编译class的步骤。以后再次访问同一页面就会感觉到速度明显变快,也是因为class文件已经生成的原因。为什么jsp要经过这些步骤转换成servlet再去执行呢?因为java起初做网站的时候就只有servlet可以使用,为此还专门指定了一套servlet标准,就是我们在代码中看到的javax.servlet包下的类。但是人们马上就发现,使用servlet显示复杂页面太费力气了,使用servlet里的输出方式简直让人写到手抽筋,于是就有了仿效asp和php的jsp出现,开发人员可以在美工做好的页面上直接嵌入代码,然后让服务器将jsp转换成servlet执行。有的朋友可能迷糊了,既然jsp是为了简化servlet开发,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要去学习servlet?既然servlet那么麻烦为什么不直接使用jsp就好了呢?这是因为jsp虽然比servlet灵活,却容易出错,你找不到良好的方式来测试jsp中代码,尤其在需要进行复杂的业务逻辑时,这一点儿很可能成为致命伤。所以一般都不允许在jsp里出现业务操作有关的代码,从这点来看,我们上一章中举的例子就严重违反了这一标准,CRUD的操作都写在了jsp这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让维护人员头大如斗。servlet是一个java类,需要编译之后才能使用,虽然显示页面的时候会让人头疼,不过在进行业务操作和数据运算方面就比jsp稳健太多了。因此我们就要结合两者的优点,在servlet进行业务操作和请求转发,jsp全面负责页面显示,这也是目前公司企业里常用的开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