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搜"智元新知"关注
微信扫一扫可直接关注哦!

Jmeter组成部分详解-学习笔记第2篇

一、取样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取样器,又称采样器,**用来模拟用户操作向服务器(被测系统)发出http请求、webservice请求,或者Java请求等。**我们可以把http请求元件看成是一个没有界面的浏览器,它可以发送http请求,接收服务器的响应数据。取样器的访问路径:测试计划——线程组——取样器。

二、断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断言的作用:**是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类似于loadrunner里面的检查点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请求是否成功返回,且是否符合要求。用一个预设的结果(值,表达式,时间长短等条件)与实际结果匹配,匹配到则成功,反之失败。

最常用的是响应断言,复杂的断言可以通过BeanShell脚本实现(类Java)
**断言的访问路径:**测试计划——添加——断言,或测试计划——线程组——添加——断言

三、监听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添加结果监听,并且可以保存测试结果到文件,这些结果数据可以供再次分析使用。
2、展示结果,Jmeter可以以表格及图形的形式展现结果,方便测试人员分析测试结果。
最常用的监听器有:察看结果树、汇总报告、聚合报告。
**访问路径:**测试计划——添加——监听器
取样器、断言、监听器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发送请求,验证结果及记录结果三项工作。

四、前置处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测试脚本开发过程中,请求发送前可能会做一些环境或参数的准备工作,这时就可以在前置处理器中完成,例如,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前,需要先建立一个数据库连接。
访问路径:测试计划——前置处理器

五、配置元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拟大量用户操作,在做压力测试,性能测试时,我们就需要做参数化,此时,可以通过配置元件来完成。如CSV Data Set Config,可以帮助我们从文件中读取测试数据。此外,通过函数助手可以帮我们生成动态数据。
配置元件还可以用来记录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如http cache manager,自动记录服务器返回的cache信息。即它为取样器提供预备数据,然后由取样器发出请求。
取样器访问路径:测试计划——添加——配置元件

六、后置处理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置处理器一般放在取样器之后,用来处理服务器的返回结果,最常用的就是token的获取。如:登录网页后会返回一个SessionID,这个SessionID在登录之后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会作为验证条件,验证用户是否合法登录了。
我们利用取样器发送请求时,就需要带上这个由服务器返回的SessionID,此时可以通过正则表达式提取器来获取
常常听到的关联就是通过JMETER的后置处理器来完成的。
访问路径:测试计划——添加——后置处理器

前置处理器,配置元件、后置处理器都是为取样器提供数据支持的。

七、控制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收邮件为例子,只需要登录一次邮箱即可查看多封邮件,这个场景在jmeter实现,就需要用到逻辑控制器,仅一次控制器即可完成。
控制器访问路径:测试计划——线程组——逻辑控制器。

八、定时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真实模拟用户负载,我们需要模拟这些请求是在同一时刻发送,此时需要一个集合的功能,Jmeter中可以通过定时器来完成这个功能
访问路径:测试计划——线程组——定时器。

九、线程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性能测试需要模拟大量用户负载的情况,线程组就是用来完成这个工作的。在线程组中可以设置运行的**线程数,也就是模拟多少用户,一线程一用户,**还可以设置运行时长,定时运行等。此外还有第三方插件
访问路径: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