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宋继强:迈向可持续的千倍速计算未来

作者: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

回顾2020年,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除疫情之外,有一项技术也将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即5G。2020年是5G商用元年,中国的5G技术部署在这一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5G是由技术驱动的创新,早在近10年之前,5G技术就开始研发。而之所以要大力拓展5G技术,并不是为了要迎合当时的需求,而是看到了未来对于带宽和网速的需求,是为当时的未来做出的技术布局。

5G技术的进展让我想到了近期英特尔研究院开放日的主题,即“追求计算的千倍提升”。类似于5G,要满足未来的计算需求,即超高带宽、超低时延、超大规模连接的需求,我们也需要一种“超前”思维。因此产业现在就需要开始提前布局,追求计算的千倍提升,而在目前智能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这种“超前”思维非常有必要。

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受到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一趋势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席卷而来。如今,已有超过100亿台设备与云中的超级计算机实现了互联,未来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000亿。拥抱数字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选题。在全民数字化的浪潮之下,数据量正在呈爆发式增长,数据形式也更加多元化,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未来的计算需要千倍速的提升。英特尔追求计算的千倍提升,就是从计算的供给侧出发,为未来的计算需求构建坚实基石。

除了“超前”思维之外,要想实现计算的千倍提升,还需要“超常”思维,即要打破常规。随着数据越来越呈现多元化,新的计算范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常规和传统的单一架构已经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计算需求,需要更快、更灵活、更低功耗的“新计算”来破题。

这种“超常”思维将在以下几个领域得到体现。首先在硬件方面,需要打破单一架构,多架构融合的XPU架构将会成为主流。XPU架构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算力,同时还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快速组合,降低成本,灵活性高。英特尔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已经覆盖这四种主流芯片的厂商,得益于先进的封装技术,英特尔在异构计算领域正突飞猛进。

除此之外,面向未来,也需要对架构本身践行“超常”思维。举例来说,颠覆传统冯·诺伊曼架构,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的神经拟态计算芯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种芯片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英特尔及其合作伙伴发现,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芯片Loihi解决优化和搜索问题的能效比传统CPU高1000倍、速度快100倍,已经实现计算的千倍提升。

图注: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芯片Loihi

另一大领域是在软件。XPU架构的诞生,为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能够同时掌握多种架构编程语言的开发人员凤毛麟角,而软件是释放硬件性能的关键一环,能够跨架构编程的软件模型以及可以提升编程效率的工具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英特尔也提前布局,跨架构编程统一模型oneAPI Glod版本已在本月正式发布,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跨架构编程难题。

图注:英特尔统一的跨架构编程模型oneAPI

另外,英特尔的机器编程工具也有了很大进展,最新的系统已经可以检测代码中的bug。最让我期待的是英特尔机器编程正在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前进,即让所有领域的非专业编程人士都能通过自然语言的方式向机器表达意图,从而完成编程,极大地扩充了软件的“用武之地”。

最后,要实现计算的千倍提升,还需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千倍速提升不能以千倍的功耗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千倍提升的必要条件。

目前,计算对于能源的需求巨大。有研究报告显示,训练一个大型AI模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当于5辆美式轿车整个生命周期所消耗的碳排放量。因此面向未来计算的千倍提升,只有坚持可持续,才是真正符合人类利益的技术进步。

英特尔在技术发展一直坚持可持续原则。已经有结果显示,作为下一代AI芯片,英特尔神经拟态计算芯片Loihi在处理语音命令识别时,不仅达到了和GPU类似的精度,并且能效提高1000倍以上。除此之外,英特尔最新的集成光电技术将光子技术与硅芯片紧密集成,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硅光子设备的体积,从而降低成本,将对数据中心进行彻底革新。诸如此类的例子在英特尔还有很多。

英特尔的宏旨是“创造改变世界的科技,造福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通过我们的“超前”思维、“超常”思维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英特尔正引领产业迈向千倍速的计算未来。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充满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目前MWC 2024大会正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如火如荼地举办中,一加新品OnePlus Watch 2首次在MWC亮相,搭载谷歌WearOS系统,并采用OPPO双擎混动算法,全智能模式续航达到100小时,续航表现领先于行业。
西班牙202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4),2024年2月26日,全球智能移动设备与沉浸式科技的创新领袖HTC VIVE宣布推出全新企业版VIVE XR精英套装,支持业界领先的升级版大空间解决方案LBSS;VIVE Business+帮助客户轻松
iMobile 爱科技 2月2日快讯 | 追觅科技全球首创仿生“双”机械臂新品发布会在苏州举行。追觅科技中国区总裁郭人杰称:2019-2023年,追觅科技5年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00%,增速领跑智能清洁行业,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清洁行
虽然2023年已经过去,但2023年火热的AI将会在2024年延续,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GC技术(生成式AI)成为了数字时代的“水电气”,也引爆了应用端的全面变革。
2023年,中国在AIGC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在大模型技术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清华大学的ChatGLM-6B和复旦大学的MOSS等高校和机构开发的模型,以及百度和阿里等头部云厂商推出的产品,都为中国AIGC开源社区的发
2024年1月30日下午,天地在线(股票代码002995)成功举办“AIbase”产品发布会,此次发布会以“易如反掌AI办公新体验”为主题,推出了AI智能产品—“AIbase”。
当下,手机已经从单纯的通讯工具演变为集生活、娱乐、工作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而作为其贴身“守护者”,手机壳在承担保护手机重任的同时,也成为了展示个人风格与时尚审美的重要载体。
就在1月29日,星纪魅族集团与马来西亚巨微集团国际在上海举行了经销签约仪式。双方将携手拓展以东南亚为主的海外市场,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 11个国家的消费者提供 MYVU AR 智能眼镜产品,此
苹果在前几年就定下了2030年碳中和的目标,所以近几代iPhone包装可谓是相当环保,全面取消了充电器和塑料包装。苹果Vision Pro将于近期在美国开售,该设备的包装内容疑似曝光,配件相当丰富,似乎和苹果的环保理念有
新的NVMe固态硬盘带来了性能提升、功率效率和接口灵活性 2024年1月24日,三星电子宣布推出990 EVO固态硬盘,这是该公司消费级固态硬盘系列的最新产品,具有强大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效。NVMe固态硬盘旨在增强游戏、工作和视
回想起四年前华为发布初代智慧屏产品时,华为所提出的“1+8+N”全场景战略还尚处于伊始状态,同时智慧屏这一“新物种”的产品形态受到质疑。但经过四年的发展,华为智慧屏用创新的智慧交互体验、跨屏协同、loT控制能
9月21日,AR新锐品牌雷鸟创新宣布率先完成真机实测,雷鸟Air Plus 支持与iPhone15系列无延迟完美直连,手机连接后可立即获得等效6米215英寸的高清巨幕!这也是目前是市场上第一批支持直连iPhone15系列AR眼镜。
2023 年 9 月 21 日,Bose发布QuietComfort系列的全新一代产品:QuietComfort消噪耳机Ultra、QuietComfort消噪耳塞Ultra和QuietComfort消噪耳机。QuietComfort系列依旧具有卓越的消噪技术和高品质音频,以及非凡出众
9月正值数码产品上新高峰,荣耀亲选也在此时为消费者一口气带来了三款新品,分别为:主打“高音质”,拥有Hi-Res金标认证、酷狗音乐黑科技加持的荣耀亲选耳机 Wingcloud X5s Pro;主打“超长续航”的百元档荣耀亲选耳
AR新锐品牌雷鸟创新宣布,将于10月13日举行首场新品发布会,发布消费级真AR眼镜雷鸟X2。雷鸟X2采用MicroLED+衍射光波导方案和无线一体化设计,在全彩显示、光波导亮度、全自研光引擎、感知交互等关键技术上均实现了突
Redmi手机一直就有价格焊门员之称,为了更进一步完善产品生态近些年Redmi在智能穿戴领域也不断开枝散叶,给消费者带来众多具备高性价比的耳机和智能手表。在刚刚结束的Redmi Note 13系列新品发布会上,Redmi带来了全
近日,在高通XR开发者论坛暨第五届高通XR创新应用挑战赛颁奖典礼上,雷鸟创新自研AR游戏《Beat Squash》从超过500个来自海内外XR领域的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本次大赛由高通公司主办,Unity中国、虚幻引擎(
10月16日,联想thinkplus正式发布口红电源GaN 30W和20W两款USB-C直插充电器新品。作为破圈进军手配市场的全新力作,联想thinkplus口红电源两款直插充电器新品通过了百余项高于业界标准的电气可靠性测试,以行业领先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用户对智能电视的使用已不再满足于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智能电视开始呈现大屏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并成为家庭共享娱乐中心。近年来,以TCL为代表的国产电视品牌在高清显示、逼真色彩、高刷
ChatGPT 错误提示丨来源:OpenAI 今年关注 AI 大模型的朋友,对这个画面一定不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