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 Shell命令行操作实验

1 HBase的访问方式和HBase Shell

1.1 HBase Shell命令行终端

1.进入HBase Shell终端环境

HBase Shell是由Apache HBase官方提供的Shell命令行操作接口,是一个基于Ruby脚本语言的终端环境。利用HBase Shell用户可以方便地执行终端命令来操作HBase,进行HBase数据表的创建、删除和修改,列出表信息,读取表数据,插入表数据,删除表数据等操作。

进入HBase shell终端环境之前,要先在Linux Shell命令行终端执行start-dfs.sh 脚本启动HDFS,再执行start-hbase 脚本启动HBase。如果Linux系统已配置HBase环境变量,可直接在Linux Shell命令行终端执行hbase shell脚本命令,即可进入HBase Shell的命令行终端环境。Hbase脚本文件位于HBase安装目录的bin子目录。执行hbase shell命令的部分输出结果如下:

[root@hbase ~]# hbase shell

... ...

SLF4J: Class path contains multiple SLF4J bindings.

SLF4J: See http://www.slf4j.org/codes.html#multiple_bindings for an explanation.

SLF4J: Actual binding is of type [org.slf4j.impl.Log4jLoggerFactory]

HBase Shell; enter 'help<RETURN>' for list of supported commands.

Type "exit<RETURN>" to leave the HBase Shell

Version 1.2.0-cdh5.0,rUnknown,Wed Mar 23 11:46:29 PDT 2016

hbase(main):001:0>

成功进入HBase Shell终端环境后,会出现hbase(main):000:0>提示符,可在提示符后输入要执行的命令并回车执行。如果直接回车或输入命令后回车,提示符中的数字序号会依次递增,数字序号初始值是001。终端输出结果如下:

hbase(main):001:0> list

hbase(main):002:0>

hbase(main):003:0*

hbase(main):004:0*

hbase(main):005:0*

2 HBase Shell命令行的基础操作命令

本节主要介绍HBase Shell命令行的各种基础操作命令的用法格式、用法说明和用法示例,应能熟练掌握HBase Shell命令行的基础操作命令。

2.1 DDL分组的操作命令

DDL分组中包含的操作命令很多,主要用于对HBase数据库表的相关管理操作,主要包括创建表、修改表、删除表、列出表、启用表、禁用表等操作

下面对DDL分组中的常用操作命令进行详细介绍。

  1. list命令

list是列出数据表命令。进入HBase shell后可以先执行list命令列出HBase当前所有数据表的表名。

用法格式:list

用法说明:列出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和自定义名字空间中的所有数据表,命令后面不跟任何参数。

用法示例: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和自定义名字空间中的所有数据表

HBase Shell终端输入list后按回车键,输出结果如下:

TABLE   

t1   

t2   

2 row(s) in 0.0140 seconds

=> ["t1","t2"]

说明:TABLE后面的每行字符串t1和t2都是表名,2 row(s)是所列出的所有表的数量。list命令实际是对元数据表hbase:meta表进行查询。元数据表存放HBase所有数据表的元数据信息。另外,HBase当前没有自定义名字空间。

  1. exists命令

exists是表存在判断命令,用于判断指定表名的数据表是否存在。

用法格式1:exists 't1'

用法说明:判断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中是否存在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2:exists 'ns1:t1'

用法说明:判断指定名字空间 ns1中是否存在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示例:判断表t1是否存在

HBase Shell终端执行exists '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able t1 does exist   

0 row(s) in 0.0750 seconds

说明: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中存在表名为't1的数据表。

  1. describe命令

describe是表属性描述命令,主要描述HBase表和列族的属性,可以缩写为desc。

用法格式1:describe 't1'或desc 't1'

用法说明:描述默认名字空间defaut中的数据表t1的列族属性

用法格式2:describe 'ns1:t1'或desc 'ns1:t1'

用法说明:描述指定名字空间 ns1中的的数据表t1的列族属性;

用法示例:描述表t1的列族属性

HBase shell终端执行describe t1desc 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able t1 is ENABLED

t1  

COLUMN FAMILIES DESCRIPTION   

{NAME => 'f1',BLOOMFILTER => 'ROW',VERSIONS => '1',IN_MEMORY => 'false',KEEP_DELETED_CELLS => 'FALSE',DATA_BLOCK_ENCODING => 'NONE',TTL => 'FOREVER',COMPRESSION => 'NONE',MIN_VERSIONS => '0',

{NAME => 'f2',BLOCKCACHE => 'true',BLOCKSIZE => '65536',REPLICATION_SCOPE => '0'}  

{NAME => 'f3',REPLICATION_SCOPE => '0'}

3 row(s) in 0.0970 seconds

说明:依次显示每个列族的属性信息;第1行提示表t1已启用;第2行显示表名t1;从第3行开始在依次描述表t1的每个列族的属性信息,表t1划分为三个列族f1、f2和f3;列族的属性列表包含在花括号中,列族属性格式是”属性名=>属性值”,=>相当于等于号;由于表t1属于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执行descibe 't1'命令和 descibe 'default:t1'命令效果相同。

HBase表的列族是预先定义的,物理上是互相分离的。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经常为了提升HBase集群性能而进行性能调优,而HBase表列族中的多个属性都可用于性能调优。

  1. create命令

create是创建表命令,用于创建一张新的数据表。在HBase Shell终端只输入create后按回车,会提示create命令的各种用法。create命令用法比较复杂,可先掌握其简单常见用法。

用法格式1:create 't1',{NAME => 'f1'},{NAME => 'f2'},{NAME => 'f3'}

用法说明:在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创建表名t1的包含3个列族f1,f2和f3的数据表;这是标准用法,简化用法格式是create ‘t1’,‘f1’,‘f2’’,‘f3’

用法格式2:create 'ns1:t1',{NAME => 'f1',VERSIONS => 5}

用法说明:在指定名字空间 ns1中创建表名为t1的数据表,包含1个名字为f1的列族,并指定单元格值的最大版本数为5

用法示例1:在默认名字空间创建students表

在HBase shell终端执行create 'students','info'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0 row(s) in 1.4260 seconds

=> Hbase::Table - students

说明:第1行提示创建表命令的执行时长;第2行提示创建完成的数据表的表名。students表用于保存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info列族用于保存学生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执行create命令创建表时,必须指定至少一个列族;只指定表名而无列族名,终端会提示用法错误。create命令执行完成后可执行list命令查看新建的表students;还可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新创建表students的列族属性,只显示一个列族info。

执行list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ABLE   

students  

t1  

t2    

3 row(s) in 0.0250 seconds

=> ["students","t1","t2"]

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able students is ENABLED  

students   

COLUMN FAMILIES DESCRIPTION    

{NAME => 'info',KEEP_DELETED_CELLS => 'FALSE',MIN_VERSIONS => '0',REPLICATION_SCOPE => '0'}     

1 row(s) in 0.0540 seconds

list命令可以查看新建的students表是否存在,desc命令可以查看info列族属性信息。

用法示例2:创建名字空间ns1

HBase shell终端依次执行命令create_namespace 'ns1',输出结果如下:

hbase(main):026:0> create_namespace 'ns1'

0 row(s) in 0.0530 seconds

hbase(main):027:0> create 'ns1:t1',VERSIONS => 5}

0 row(s) in 1.2900 seconds

=> Hbase::Table - ns1:t1

用法示例3:在ns1名字空间创建t1表,包含一个列族f1,设置最大版本数5

HBase shell终端依次执行create 'ns1:t1',VERSIONS => 5}、listdesc 'ns1: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hbase(main):023:0> create 'ns1:t1',VERSIONS => 5}

0 row(s) in 1.2650 seconds

hbase(main):028:0> list

TABLE  

ns1:t1   

students  

t1   

t2  

4 row(s) in 0.0210 seconds

=> ["ns1:t1","students","t2"]

hbase(main):029:0> desc 'ns1:t1'

Table ns1:t1 is ENABLED  

ns1:t1  

COLUMN FAMILIES DESCRIPTION  

{NAME => 'f1',VERSIONS => '5',REPLICATION_SCOPE => '0'}

1 row(s) in 0.0470 seconds

说明:可执行list命令查看新建的数据表ns1:t1,执行desc命令查看表列族f1中VERSION=5。注意如果要创建的表已存在,则不允许重复创建。重复执行create命令HBase Shell终端会提示错误:ERROR: Table already exists: students!

  1. alter命令

alter是修改表命令,在HBase Shell终端只输入alter后按回车,会提示alter命令的各种用法。alter命令的一般格式是alter t1,ATTRNAME=>ATTRVALUE,该命令功能强大,用法复杂,可先掌握简单常用的用法。alter命令能执行列族级别、数据表级别和集群级别的修改操作。

1)列族级别

列族级别的修改操作主要是增加列族、删除列族和修改列族属性。

用法格式1:alter 't1',NAME=>'f2'

用法说明:修改数据表t1,增加一个新列族f2

用法示例: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score'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2810 seconds

为students表增加一个列族score,等效命令是alter 'students',NAME=>'score';第1行提示更新所有的regions为新的表模式;增加、删除列族及修改列族属性都会导致表结构的更新,学习HBase体系架构得知由HMaser负责表结构的更新;alter命令执行后可再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列族属性的修改,会发现多了一个score列族的属性描述。

如果要增加的列族不存在,alter命令作用是增加一个新的列族;如果要增加列族已经存在,alter命令作用可以是修改指定列族的属性或删除指定列族。

用法格式2:alter t1,NAME=>f1,ATTRNAME=>ATTRVALUE

用法说明:修改数据表t1,修改列族f1的属性名为ATTRNAME的属性值为ATTRVALUE。

用法示例1:修改表students的列族属性VERSION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NAME => 'score',VERSIONS => 5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0120 seconds

说明:修改数据表students,将其列族score的列族属性最大版本数VERSIONS修改为5。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表列族属性,发现score列族的列族属性VERSIONS => '5'。注意不能用简写形式的命令alter 'students','info',VERSIONS => '3',虽然命令能执行但是不会生效。

用法示例2:修改表students的列族属性COMPRESSION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NAME=>'score',COMPRESSION=>'GZ'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0000 seconds

说明:修改数据表students的指定列族score的列族属性压缩模式COMPRESSION为GZ。为节省存储空间,HBase将数据保存到HDFS时可按压缩模式进行数据压缩,常用压缩模式有GZ和SNAPPY等。修改完成后可以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列族属性COMPRESSION的修改。理论上desc命令能查看到的列族属性都可以用alter命令来修改其对应的属性值。

用法示例3:修改表students的列族属性TTL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NAME=>'info',TTL=>'300'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1.9710 seconds

说明:将students表的info列族的TTL生存时间修改为300秒。300秒后再执行scan ‘students’命令,会发现info列族的数据都不见了,因为超过TTL时间的数据在执行HFile文件小缩并时被清除。

用法格式3:alter 't1',NAME => 'f1',METHOD => 'delete'alter 't1','delete' => 'f1'

用法说明:修改数据表t1,对其列族名为f1的列族执行删除操作。

用法示例:删除表students的列族score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METHOD => 'delete'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2570 seconds

说明:alter命令执行后可再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列族属性的修改,会发现score列族已经不存在。请注意执行列族删除操作会将属于该列族的所有数据列全部删除且无任何提示,因此执行该命令需谨慎。还需注意数据表的唯一列族不允许被删除。执行alter 'students',METHOD => 'delete'命令删除数据表students的唯一列族info,终端会给出错误删除提示:

ERROR: org.apache.hadoop.hbase.InvalidFamilyOperationException: Family 'info' is the only column family in the table,so it cannot be deleted

2)数据表级别

数据表级别的修改操作主要是修改数据表级别的属性,这些属性属于一整张表。

用法格式:alter t1,ATTRNAME1=>ATTRVALUE1,ATTRNAME2=>ATTRVALUE2,....

用法说明:修改表t1的表级别属性ATTRNAME1、ATTRNAME2...

数据表级别操作允许的属性必须是表级别的属性用法示例:修改表students的表级别属性MAX_FILESIZE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MAX_FILESIZE=>134217728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3060 seconds

说明:修改数据表students的文件大小最大值MAX_FILESIZE为134217728字节。修改完成后可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列族属性FILESIZE的修改结果:

students,{TABLE_ATTRIBUTES => {MAX_FILESIZE => '134217728'}   

3)集群级别

集群级别的修改操作主要是修改HBase集群的配置参数。HBase的数据表或列族属性可以通过在HBase集群配置文件中修改相应配置参数进行修改。例如在配置文件hbase-site.xml中设置配置参数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参数含义是当某个region的storefile文件个数达到该值则阻塞数据写入操作。若指定列族名,该配置属性只针对数据表的某列族有效。

alter命令修改集群级别配置参数的优先级高于配置文件hbase-site.xml中相同参数的优先级,hbase-site.xml中的配置参数优先级高于hbase-default.xml文件中的相同参数的优先级。

用法格式1:alter 't1',{ CONFIGURATION=> {ATTRNAME => ATTRVALUE}}

用法说明:修改表t1的集群级别配置参数ATTRNAME,修改对整个数据表t1均有效。

用法示例:修改将数据表students的集群级别配置参数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CONFIGURATION=> { '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 => '15' }}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2780 seconds

说明:将数据表students的配置参数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修改为15。修改完成后可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集群配置参数的修改结果如下:

students,{TABLE_ATTRIBUTES=>{MAX_FILESIZE=>'134217728',CONFIGURATION=>{'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 => '15'}。

用法格式2:alter 't1',{ NAME => 'f1',CONFIGURATION=> {ATTRNAME => ATTRVALUE}}

用法说明:修改表t1的集群级别配置参数ATTRNAME,修改只对表t1的列族f1有效。

用法示例:修改将数据表students的集群级别配置参数

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 'students',{NAME => 'info',CONFIGURATION=> { '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 => '15' }}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Updating all regions with the new schema..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0 row(s) in 2.0250 seconds

说明:将students数据表的info列族的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s属性值修改为15,而不会影响整个数据表或数据表的其他列族。修改完成后可执行desc ‘students’命令,查看对列族info的集群配置参数修改结果如下:

{NAME => 'info',REPLICATION_SCOPE => '0',CONFIGURATION => {'hbase.hstore.blockingStoreFile' => '15'}}

  1. disable命令

disable是禁用表命令,用于禁用指定表名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1:disable 't1'

用法说明:禁用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2:disable 'ns1:t1'

用法说明:禁用指定名字空间ns1中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示例:禁用默认名字空间的数据表students

HBase Shell终端执行disable 'students'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0 row(s) in 2.4390 seconds

说明:0 row(s) 表示命令执行成功。

HBase Shell终端执行is_disabled '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rue       

0 row(s) in 0.0480 seconds

说明:is_disabled命令是判断数据表是否已被禁用,true表示已禁用。

  1. enable命令

enable是启用表命令,用于启用指定表名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1:enable 't1'

用法说明:启用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2:enable 'ns1:t1'

用法说明:启用指定名字空间ns1中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示例:启用默认名字空间的数据表students

HBase Shell终端执行enable 'students'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0 row(s) in 1.3180 seconds

说明:0 row(s) 表示命令执行成功。

HBase Shell终端执行is_enabled '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true  

0 row(s) in 0.0680 seconds

说明:is_enabled命令是判断数据表是否已启用,true表示已启用。

  1. drop命令

drop是删除表命令,用于删除指定表名的数据表,只能删除已禁用的数据表。即使表中有数据也会直接被删除,表中数据会丢失,因此执行该命令需谨慎。

用法格式1:drop 't1'

用法说明:删除默认名字空间default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格式2:drop 'ns1:t1'

用法说明:删除指定名字空间ns1中表名为t1的数据表

用法示例:删除默认名字空间的数据表students

HBase Shell终端执行drop 'students'命令,部分输出结果如下:

ERROR: Table students is enabled. Disable it first.

Here is some help for this command:

Drop the named table. Table must first be disabled

删除指定名称的数据表时,该表必须首先被禁用。

HBase Shell终端先执行disable 'students'命令,再执行drop 'students'命令,部分输出结果如下:

0 row(s) in 1.3170 seconds

说明:0 row(s) 表示命令执行成功

执行list命令看不到students表说明已被成功删除。

  1. alter_async命令

alter_async命令是异步修改表命令,用于异步修改表列族的属性。

用法格式:alter_async 't1',NAME => 'f1,VERSIONS => 5

用法说明:异步更新数据表t1的模式,将其列族f1的版本数VERSIONS 修改为5。

用法示例:对数据表students执行表模式的异步更新。

在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_async 'students',NAME => 'info',VERSIONS => 5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0 row(s) in 0.9540 seconds

说明:0 row(s) 表示命令执行成功。该命令和alter命令功能差不多,唯一不同是对表模式的修改是异步的,命令执行后会立即返回,不会等待所有Region列族属性更新完成。

  1. alter_status命令

alter_status是表模式更新状态查看命令,用于查看数据表每个Region的异步更新状况。获取alter命令的执行状态,表明已有多少region已完成列族属性更新。该命令在执行异步更新表时可以用于查看alter_async命令执行的情况,判断该命令是否执行完毕。

用法格式:alter_status 't1'

用法说明:异步更新数据表t1的模式,将其列族f1的版本数VERSIONS 修改为5。

用法示例:查看数据表t1的表模式更新状态

在HBase Shell终端执行alter_status 't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1/1 regions updated.

Done.

说明:该表共有1个Region完成表模式更新。

  1. locate_region命令

locate_region是Region寻址命令,用于根据指定行键来定位某一数据行所属Region位于哪个RegionServer节点。该命令实际是对HBase的元数据表hbase:meta进行查询。

用法格式:locate_region 'tableName','key0'

用法说明:根据指定行键key0定位数据表'tableName'的key0行所在的Region位置。

用法示例:定位数据表students的s001行数据所在的Region位置

在HBase Shell终端执行locate_region 'students','s001命令,输出结果如下:

HOST      REGION

 hbase:60020    {ENCODED => 7b5d6520acc45e83cf401b52b2f41663,NAME => 'students,1618652901895.7b5d6520acc45e83cf401b52b2f41663.',STARTKEY => '',ENDKEY => ''}

1 row(s) in 0.0270 seconds

说明:表students的s001行数据所属Region位于的RegionServer主机名称是HBase:60020,并描述该Region的详细信息,包括表名、Region编码、起止行键等。

2.2 DML分组的操作命令

  1. DML分组中包含的操作命令很多,主要用于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主要包括全表扫描、读取单行数据、写入数据和删除数据等操作。
  2. put命令

put是写数据操作命令,对应增删改查中的增加和修改,类似于SQL中的insert和update语句。put命令实际上是针对指定数据列插入一个新的时间戳版本的单元格值。在HBase Shell终端只输入put后按回车键,会提示put命令的完整用法。

用法格式1:put 't1','r1','c1','value'

用法说明:指定数据表t1、行键r1和列名c1,写入一个值为value的数据列单元格,其中t1是表名,r1是行键,c1是列名;列名由列族名列限定符组成,命令用冒号间隔;c1格式为f1:q1,f1是列族名,q1是列限定符;value是单元格值,单元格值是无类型的字节数组。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qq_35447918/article/details/13036697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文章浏览阅读301次。你可以使用Thrift客户端来测试HBase Thrift服务。例如,在Python中,你可以使用。请确保你的HBase伪集群已正确配置并且Thrift服务已经启动。这将在你的伪集群中启动HBase Thrift服务。库或者直接使用Thrift接口。进入HBase的安装目录,找到。请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这将停止Thrift服务。_hbase 单机 thrift 配置
文章浏览阅读565次。hive和hbase数据迁移_hive转hbase
文章浏览阅读707次。基于单机版安装HBase,前置条件为Hadoop安装完成,安装Hadoop可以参考链接,Hadoop单机安装。地址:https://dlcdn.apache.org/hbase/2.4.13/hbase-2.4.13-src.tar.gz2.解压缩文件3.进入到conf目录下4.修改配置文件 hbase-env.sh示例:示例:6.修改配置文件 hbase-site.xml示例:8.访问页面访问你所以在服务器的16010端口,查看页面以上就是单机版安装HBase的内容,后续_hbase 2.4.13下载
文章浏览阅读301次。linux集群搭建-HBase_linux中在/home目录下创建目录hbase
文章浏览阅读933次。中没有库的概念,说一个数据说的是哪一个名称空间下的那一张表下的哪一个行键的哪一个列族下面的哪一个列对应的是这个数据。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操作Hbase系统DDL,对名称空间等进行操作。_hbase中报错undefined method for main:object
文章浏览阅读1k次,点赞16次,收藏21次。整理和梳理日常hbase的监控核心指标,作为经验沉淀_hbase 对应promethus指标名
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45次,收藏20次。今天把之前学习Hbase的入门基础知识笔记翻出来了,为了不忘记也是帮助身边的小伙伴,我把他又整理了下放了出来给大家,希望对HBASE一知半解的小伙伴,能够对Hbase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以上内容就是初的识HBase 入门知识,包含了hbase的由来,特性,物理存储,逻辑存储模型,以及优缺点,应用场景这些内容,相信后面在使用或更深入的研究Hbase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更深入的学习内容,看计划安排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更新。
文章浏览阅读655次。HDFS,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方便编程人员在不会分布式并行编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Chukwa,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监控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_开源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文章浏览阅读1.9k次。mongodb和hbase的区别和应用场景_hbase和mongodb的区别
文章浏览阅读1.2k次。Hbase入门篇01---基本概念和部署教程_hbase教程
文章浏览阅读1.6k次,点赞19次,收藏25次。hbase相关内容
文章浏览阅读942次,点赞16次,收藏20次。在hbase1.x中transition是令广大大数据运维人员头疼的一个话题,因为,region 的状态转移涉及到了三个核心组件,分别为:hbase master,zookeeper和hbase 的regionserver,这三个组件中的某一个region的状态都是一致的情况下,这个region 才算是正常,状态转移过程及其复杂,hbase 集群很容易出现RIT。好消息是,hbase2.x中有个工具HBCK2,这个工具可不是简单的hbase1.x中hbck 的升级,变化有点大,详细变化请参考帮助文档(
文章浏览阅读1k次。在HBase中,Region分裂是一种自动的机制,用于在Region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将其分裂成两个Region,以便更好地管理数据。HBase中的Region大小是可以配置的,通过设置HBase表的最小和最大Region大小来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禁止Region分裂后,当表的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数据将不再分裂成新的Region,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禁止Region分裂后,当表的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数据将不再分裂成新的Region,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_hbase region大小
文章浏览阅读737次。可以看出,HBase作为数据仓库的一种补充,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以便快速地分析和查询。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形式,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以便快速地分析和查询。例如,可以使用HBase存储一些用户行为数据,然后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其次,需要配置HBase相关的环境变量,例如JAVA_HOME、HBASE_HOME等。HBase可以用于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例如,可以使用HBase存储一些传感器数据,然后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一、HBase集群环境搭建。_用hbase 搭建数仓
文章浏览阅读1.9k次。Data。_springboot整合hbase
文章浏览阅读880次,点赞23次,收藏20次。etc/abrt下的两个文件,分别是:abrt-action-save-package-data.conf 和 abrt.conf,修改内容如下。我们后面排查的时候去查看/run/cloudera-scm-agent/process/2325-hbase-REGIONSERVER下是否有。发现有个hs_err_pid15967.log JVM生成的错误日志,那么把这个日志下载查看,返现日志这么写的。接下来就等下一次hbase的节点挂了之后查看转储文件,转储文件在/var/sqool/abrt下。_regionserver 退出 没有错误日志
文章浏览阅读1.7k次。以下命令都需要在Hbase Shell中运行:Hbase信息status:服务器状态version:版本表操作查看所有表:list表基本信息:describe "表名称"查看表是否存在:exists '表名称'创建表:create '表名称', '列族1', '列族2', '列族3'删除表:首先禁用表:disable '表名称'然后删除表:drop '表名称'修改表:表数据操作查看所有数据:scan "表名称"..._hbase sehll怎么看登录的是哪个hbase
文章浏览阅读885次,点赞18次,收藏21次。在HBase中执行查询操作通常使用HBase Shell或编程语言API(如Java或Python)来执行。使用编程语言API,您可以使用相应的HBase客户端库来执行查询操作。这是一个简单的Java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HBase Java API进行单行查询。这些示例仅为基本查询操作,HBase Shell还提供其他高级查询功能,如按时间戳过滤,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查询等。请注意,这只是HBase查询的基本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HBase的数据模型进行更复杂的查询操作。
文章浏览阅读7.3k次,点赞7次,收藏28次。找到hbase的bin目录并进入,执行启动hbase hmaster命令。问题原因 hmaster挂了 ,需要重新启动hmaster才行。hbase shell输入命令出现如下问题。_keepererrorcode = nonode for /hbase/master
文章浏览阅读1.3k次。三次信息化浪潮。_大数据应用开发技术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