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读取流程详解

读流程从头到尾可以分为如下4个步骤:Client-Server读取交互逻辑,Server端Scan框架体系,过滤淘汰不符合查询条件的HFile,从HFile中读取待查找Key。其中Client-Server交互逻辑主要介绍HBase客户端在整个scan请求的过程中是如何与服务器端进行交互的,理解这点对于使用HBase Scan API进行数据读取非常重要。了解Server端Scan框架体系,从宏观上介绍HBase RegionServer如何逐步处理一次scan请求。接下来的小节会对scan流程中的核心步骤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HBase读数据的流程更加复杂。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HBase一次范围查询可能会涉及多个Region、多块缓存甚至多个数据存储文件;二是因为HBase中更新操作以及删除操作的实现都很简单,更新操作并没有更新原有数据,而是使用时间戳属性实现了多版本;删除操作也并没有真正删除原有数据,只是插入了一条标记为"deleted"标签的数据,而真正的数据删除发生在系统异步执行Major Compact的时候。很显然,这种实现思路大大简化了数据更新、删除流程,但是对于数据读取来说却意味着套上了层层枷锁:读取过程需要根据版本进行过滤,对已经标记删除的数据也要进行过滤。

一、Client-Server读取交互逻辑

Client-Server通用交互逻辑::Client首先会从ZooKeeper中获取元数据hbase:meta表所在的RegionServer,然后根据待读写rowkey发送请求到元数据所在RegionServer,获取数据所在的目标RegionServer和Region(并将这部分元数据信息缓存到本地),最后将请求进行封装发送到目标RegionServer进行处理。
在通用交互逻辑的基础上,数据读取过程中Client与Server的交互有很多需要关注的点。从API的角度看,HBase数据读取可以分为get和scan两类,get请求通常根据给定rowkey查找一行记录,scan请求通常根据给定的startkey和stopkey查找多行满足条件的记录。但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get请求也是一种scan请求(最简单的scan请求,scan的条数为1)。从这个角度讲,所有读取操作都可以认为是一次scan操作。

注意:
HBase Client端与Server端的scan操作并没有设计为一次RPC请求,这是因为一次大规模的scan操作很有可能就是一次全表扫描,扫描结果非常之大,通过一次RPC将大量扫描结果返回客户端会带来至少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1)大量数据传输会导致集群网络带宽等系统资源短时间被大量占用,严重影响集群中其他业务。
(2)客户端很可能因为内存无法缓存这些数据而导致客户端OOM。

实际上HBase会根据设置条件将一次大的scan操作拆分为多个RPC请求,每个RPC请求称为一次next请求,每次只返回规定数量的结果。
scan的客户端示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scan() {
  HTable table=...;    
  Scan scan=new Scan();   
  scan.withStartRow(startRow)                   // 设置检索起始row    
  .withStopRow(stopRow)  // 设置检索结束row    
  .setFamilyMap(Map<byte[], Set<byte[]> familyMap>)       // 设置检索的列簇和对应列簇下的列集合    
  .setTimeRange(minStamp, maxStamp)           // 设置检索TimeRange 
  .setMaxVersions(maxVersions)                // 设置检索的最大版本号    
  .setFilter(filter)     // 设置检索过滤器    
  ...  
  scan.setMaxResultSize(10000);   
  scan.setBatch(100);  
  ResultScanner rs = table.getScanner(scan);  
  for (Result r : rs) {    
  	for (KeyValue kv : r.raw()) {    
  	......    
  	}  
  }
}

(1)for(Result r:rs)语句实际等价于Result r=rs.next()。每执行一次next()操作,客户端先会从本地缓存中检查是否有数据,如果有就直接返回给用户,如果没有就发起一次RPC请求到服务器端获取,获取成功之后缓存到本地。
(2)单次RPC请求的数据条数由参数caching设定,默认为Integer.MAX_VALUE。每次RPC请求获取的数据都会缓存到客户端,该值如果设置过大,可能会因为一次获取到的数据量太大导致服务器端/客户端内存OOM;而如果设置太小会导致一次大scan进行太多次RPC,网络成本高。
(3)对于很多特殊业务有可能一张表中设置了大量(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列,这样一行数据的数据量就会非常大,为了防止返回一行数据但数据量很大的情况,客户端可以通过setBatch方法设置一次RPC请求的数据列数量。
(4)客户端还可以通过setMaxResultSize方法设置每次RPC请求返回的数据量大小(不是数据条数),默认是2G。

二、Server端Scan框架体系

一次scan可能会同时扫描一张表的多个Region,对于这种扫描,客户端会根据hbase:meta元数据将扫描的起始区间[startKey,stopKey)进行切分,切分成多个互相独立的查询子区间,每个子区间对应一个Region。比如当前表有3个Region,Region的起始区间分别为:[“a”,“c”),[“c”,“e”),[“e”,“g”),客户端设置scan的扫描区间为[“b”,“f”)。因为扫描区间明显跨越了多个Region,需要进行切分,按照Region区间切分后的子区间为[“b”,“c”),[“c”,“e”),[“e”,“f”)。

HBase中每个Region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储引擎,因此客户端可以将每个子区间请求分别发送给对应的Region进行处理。下文会聚焦于单个Region处理scan请求的核心流程。

RegionServer接收到客户端的get/scan请求之后做了两件事情:首先构建scanner iterator体系;然后执行next函数获取KeyValue,并对其进行条件过滤。

1,构建Scanner Iterator体系

Scanner的核心体系包括三层Scanner:RegionScanner,StoreScanner,MemStoreScanner和StoreFileScann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者是层级的关系:
(1)一个RegionScanner由多个StoreScanner构成。一张表由多少个列簇组成,就有多少个StoreScanner,每个StoreScanner负责对应Store的数据查找。
(2)一个StoreScanner由MemStoreScanner和StoreFileScanner构成。每个Store的数据由内存中的MemStore和磁盘上的StoreFile文件组成。相对应的,StoreScanner会为当前该Store中每个HFile构造一个StoreFileScanner,用于实际执行对应文件的检索。同时,会为对应MemStore构造一个MemStoreScanner,用于执行该Store中MemStore的数据检索。
注意:RegionScanner以及StoreScanner并不负责实际查找操作,它们更多地承担组织调度任务,负责KeyValue最终查找操作的是StoreFileScanner和MemStoreScanner。

构造好三层Scanner体系之后准备工作并没有完成,还需要以下几个非常核心的关键步骤:
1)过滤淘汰部分不满足查询条件的Scanner。StoreScanner为每一个HFile构造一个对应的StoreFileScanner,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并不是每一个HFile都包含用户想要查找的KeyValue,相反,可以通过一些查询条件过滤掉很多肯定不存在待查找KeyValue的HFile。主要过滤策略有:Time Range过滤、Rowkey Range过滤以及布隆过滤器,具体的过滤细节详见6.3.3节。图6-11中StoreFile3检查未通过而被过滤淘汰。
2)每个Scanner seek到startKey。这个步骤在每个HFile文件中(或MemStore)中seek扫描起始点startKey。如果HFile中没有找到starkKey,则seek下一个KeyValue地址。HFile中具体的seek过程比较复杂。
3)KeyValueScanner合并构建最小堆。将该Store中的所有StoreFileScanner和MemStoreScanner合并形成一个heap(最小堆),所谓heap实际上是一个优先级队列。在队列中,按照Scanner排序规则将Scanner seek得到的KeyValue由小到大进行排序。最小堆管理Scanner可以保证取出来的KeyValue都是最小的,这样依次不断地pop就可以由小到大获取目标KeyValue集合,保证有序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执行next函数获取KeyValue并对其进行条件过滤

经过Scanner体系的构建,KeyValue此时已经可以由小到大依次经过KeyValueScanner获得,但这些KeyValue是否满足用户设定的TimeRange条件、版本号条件以及Filter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检查规则如下:
(1)检查该KeyValue的KeyType是否是Deleted/DeletedColumn/DeleteFamily等,如果是,则直接忽略该列所有其他版本,跳到下列(列簇)。
(2)检查该KeyValue的Timestamp是否在用户设定的Timestamp Range范围,如果不在该范围,忽略。
(3)检查该KeyValue是否满足用户设置的各种filter过滤器,如果不满足,忽略。
(4)检查该KeyValue是否满足用户查询中设定的版本数,比如用户只查询最新版本,则忽略该列的其他版本;反之,如果用户查询所有版本,则还需要查询该cell的其他版本。

三、过滤淘汰不符合查询条件的HFile

过滤StoreFile发生在KeyValueScanner合并构建最小堆,过滤手段主要有三种:根据KeyRange过滤,根据TimeRange过滤,根据布隆过滤器进行过滤。
(1)根据KeyRange过滤:因为StoreFile中所有KeyValue数据都是有序排列的,所以如果待检索row范围[startrow,stoprow]与文件起始key范围[firstkey,lastkey]没有交集,比如stoprow<firstkey或者startrow>lastkey,就可以过滤掉该StoreFile。
(2)根据TimeRange过滤:StoreFile中元数据有一个关于该File的TimeRange属性[miniTimestamp,maxTimestamp],如果待检索的TimeRange与该文件时间范围没有交集,就可以过滤掉该StoreFile;另外,如果该文件所有数据已经过期,也可以过滤淘汰。
(3)根据布隆过滤器进行过滤:StoreFile中布隆过滤器相关Data Block结构在第5章已经做过介绍,系统根据待检索的rowkey获取对应的Bloom Block并加载到内存(通常情况下,热点BloomBlock会常驻内存的),再用hash函数对待检索rowkey进行hash,根据hash后的结果在布隆过滤器数据中进行寻址,即可确定待检索rowkey是否一定不存在于该HFile。

四、从HFile中读取待查找Ke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根据HFile索引树定位目标Block

HRegionServer打开HFile时会将所有HFile的Trailer部分和Load-on-open部分加载到内存,Load-on-open部分有个非常重要的Block——Root Index Block,即索引树的根节点。
BlockKey是整个Block的第一个rowkey,如Root Index Block中"a",“m”,“o”,"u"都为BlockKey。Block Offset表示该索引节点指向的Block在HFile的偏移量。
HFile索引树索引在数据量不大的时候只有最上面一层,随着数据量增大开始分裂为多层,最多三层。

一次查询的索引过程,基本流程可以表示为:
(1)用户输入rowkey为’fb’,在Root Index Block中通过二分查找定位到’fb’在’a’和’m’之间,因此需要访问索引’a’指向的中间节点。因为Root Index Block常驻内存,所以这个过程很快。
(2)将索引’a’指向的中间节点索引块加载到内存,然后通过二分查找定位到fb在index’d’和’h’之间,接下来访问索引’d’指向的叶子节点。
(3)同理,将索引’d’指向的中间节点索引块加载到内存,通过二分查找定位找到fb在index’f’和’g’之间,最后需要访问索引’f’指向的Data Block节点。
(4)将索引’f’指向的Data Block加载到内存,通过遍历的方式找到对应KeyValue。
上述流程中,Intermediate Index Block、Leaf Index Block以及Data Block都需要加载到内存,所以一次查询的IO正常为3次。但是实际上HBase为Block提供了缓存机制,可以将频繁使用的Block缓存在内存中,以便进一步加快实际读取过程。

2,BlockCache中检索目标Block

BlockCache组件在第5章做过详细介绍,根据内存管理策略的不同经历了LRUBlockCache、SlabCache以及BucketCache等多个方案的发展,在内存管理优化、GC优化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无论哪个方案,从BlockCache中定位待查Block都非常简单。Block缓存到BlockCache之后会构建一个Map,Map的Key是BlockKey,Value是Block在内存中的地址。其中BlockKey由两部分构成——HFile名称以及Block在HFile中的偏移量。BlockKey很显然是全局唯一的。根据BlockKey可以获取该Block在BlockCache中内存位置,然后直接加载出该Block对象。如果在BlockCache中没有找到待查Block,就需要在HDFS文件中查找。

3,HDFS文件中检索目标Blo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文件索引提供的Block Offset以及Block DataSize这两个元素可以在HDFS上读取到对应的Data Block内容(核心代码可以参见HFileBlock.java中内部类FSReaderImpl的readBlockData方法)。这个阶段HBase会下发命令给HDFS,HDFS执行真正的Data Block查找工作。
整个流程涉及4个组件:HBase、NameNode、DataNode以及磁盘。其中HBase模块做的事情上文已经做过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FSDataInputStream这个输入流,HBase会在加载HFile的时候为每个HFile新建一个从HDFS读取数据的输入流——FSDataInputStream,之后所有对该HFile的读取操作都会使用这个文件级别的InputStream进行操作。

使用FSDataInputStream读取HFile中的数据块,命令下发到HDFS,首先会联系NameNode组件。NameNode组件会做两件事情:
(1)找到属于这个HFile的所有HDFSBlock列表,确认待查找数据在哪个HDFSBlock上。众所周知,HDFS会将一个给定文件切分为多个大小等于128M的Data Block,NameNode上会存储数据文件与这些HDFSBlock的对应关系。
(2)确认定位到的HDFSBlock在哪些DataNode上,选择一个最优DataNode返回给客户端。HDFS将文件切分成多个HDFSBlock之后,采取一定的策略按照三副本原则将其分布在集群的不同节点,实现数据的高可靠存储。HDFSBlock与DataNode的对应关系存储在NameNode。

NameNode告知HBase可以去特定DataNode上访问特定HDFSBlock,之后,HBase会再联系对应DataNode。DataNode首先找到指定HDFSBlock,seek到指定偏移量,并从磁盘读出指定大小的数据返回。
DataNode读取数据实际上是向磁盘发送读取指令,磁盘接收到读取指令之后会移动磁头到给定位置,读取出完整的64K数据返回。

4,从Block中读取待查找KeyValue

HFile Block由KeyValue(由小到大依次存储)构成,但这些KeyValue并不是固定长度的,只能遍历扫描查找。

文章来源:《HBase原理与实践》 作者:胡争;范欣欣

文章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犯,联系删除哦!

原文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011858/article/details/12933120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与技术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dio@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文章浏览阅读301次。你可以使用Thrift客户端来测试HBase Thrift服务。例如,在Python中,你可以使用。请确保你的HBase伪集群已正确配置并且Thrift服务已经启动。这将在你的伪集群中启动HBase Thrift服务。库或者直接使用Thrift接口。进入HBase的安装目录,找到。请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这将停止Thrift服务。_hbase 单机 thrift 配置
文章浏览阅读565次。hive和hbase数据迁移_hive转hbase
文章浏览阅读707次。基于单机版安装HBase,前置条件为Hadoop安装完成,安装Hadoop可以参考链接,Hadoop单机安装。地址:https://dlcdn.apache.org/hbase/2.4.13/hbase-2.4.13-src.tar.gz2.解压缩文件3.进入到conf目录下4.修改配置文件 hbase-env.sh示例:示例:6.修改配置文件 hbase-site.xml示例:8.访问页面访问你所以在服务器的16010端口,查看页面以上就是单机版安装HBase的内容,后续_hbase 2.4.13下载
文章浏览阅读301次。linux集群搭建-HBase_linux中在/home目录下创建目录hbase
文章浏览阅读933次。中没有库的概念,说一个数据说的是哪一个名称空间下的那一张表下的哪一个行键的哪一个列族下面的哪一个列对应的是这个数据。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注意:put数据需要指定往哪个命名空间的哪个表的哪个rowKey的哪个列族的哪个列中put数据,put的值是什么。操作Hbase系统DDL,对名称空间等进行操作。_hbase中报错undefined method for main:object
文章浏览阅读1k次,点赞16次,收藏21次。整理和梳理日常hbase的监控核心指标,作为经验沉淀_hbase 对应promethus指标名
文章浏览阅读1.5k次,点赞45次,收藏20次。今天把之前学习Hbase的入门基础知识笔记翻出来了,为了不忘记也是帮助身边的小伙伴,我把他又整理了下放了出来给大家,希望对HBASE一知半解的小伙伴,能够对Hbase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以上内容就是初的识HBase 入门知识,包含了hbase的由来,特性,物理存储,逻辑存储模型,以及优缺点,应用场景这些内容,相信后面在使用或更深入的研究Hbase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更深入的学习内容,看计划安排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更新。
文章浏览阅读655次。HDFS,适合运行在通用硬件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适合部署在廉价的机器上。Hbase,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存储。MapReduce,一种编程模型,方便编程人员在不会分布式并行编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程序运行在分布式系统上。Chukwa,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监控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收集系统。_开源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文章浏览阅读1.9k次。mongodb和hbase的区别和应用场景_hbase和mongodb的区别
文章浏览阅读1.2k次。Hbase入门篇01---基本概念和部署教程_hbase教程
文章浏览阅读1.6k次,点赞19次,收藏25次。hbase相关内容
文章浏览阅读942次,点赞16次,收藏20次。在hbase1.x中transition是令广大大数据运维人员头疼的一个话题,因为,region 的状态转移涉及到了三个核心组件,分别为:hbase master,zookeeper和hbase 的regionserver,这三个组件中的某一个region的状态都是一致的情况下,这个region 才算是正常,状态转移过程及其复杂,hbase 集群很容易出现RIT。好消息是,hbase2.x中有个工具HBCK2,这个工具可不是简单的hbase1.x中hbck 的升级,变化有点大,详细变化请参考帮助文档(
文章浏览阅读1k次。在HBase中,Region分裂是一种自动的机制,用于在Region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将其分裂成两个Region,以便更好地管理数据。HBase中的Region大小是可以配置的,通过设置HBase表的最小和最大Region大小来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禁止Region分裂后,当表的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数据将不再分裂成新的Region,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需要注意的是,禁止Region分裂后,当表的大小达到一定阈值时,数据将不再分裂成新的Region,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_hbase region大小
文章浏览阅读737次。可以看出,HBase作为数据仓库的一种补充,可以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以便快速地分析和查询。是一种基于数据库的形式,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以便快速地分析和查询。例如,可以使用HBase存储一些用户行为数据,然后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用户行为和需求。其次,需要配置HBase相关的环境变量,例如JAVA_HOME、HBASE_HOME等。HBase可以用于存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例如,可以使用HBase存储一些传感器数据,然后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一、HBase集群环境搭建。_用hbase 搭建数仓
文章浏览阅读1.9k次。Data。_springboot整合hbase
文章浏览阅读880次,点赞23次,收藏20次。etc/abrt下的两个文件,分别是:abrt-action-save-package-data.conf 和 abrt.conf,修改内容如下。我们后面排查的时候去查看/run/cloudera-scm-agent/process/2325-hbase-REGIONSERVER下是否有。发现有个hs_err_pid15967.log JVM生成的错误日志,那么把这个日志下载查看,返现日志这么写的。接下来就等下一次hbase的节点挂了之后查看转储文件,转储文件在/var/sqool/abrt下。_regionserver 退出 没有错误日志
文章浏览阅读1.7k次。以下命令都需要在Hbase Shell中运行:Hbase信息status:服务器状态version:版本表操作查看所有表:list表基本信息:describe "表名称"查看表是否存在:exists '表名称'创建表:create '表名称', '列族1', '列族2', '列族3'删除表:首先禁用表:disable '表名称'然后删除表:drop '表名称'修改表:表数据操作查看所有数据:scan "表名称"..._hbase sehll怎么看登录的是哪个hbase
文章浏览阅读885次,点赞18次,收藏21次。在HBase中执行查询操作通常使用HBase Shell或编程语言API(如Java或Python)来执行。使用编程语言API,您可以使用相应的HBase客户端库来执行查询操作。这是一个简单的Java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HBase Java API进行单行查询。这些示例仅为基本查询操作,HBase Shell还提供其他高级查询功能,如按时间戳过滤,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查询等。请注意,这只是HBase查询的基本示例,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HBase的数据模型进行更复杂的查询操作。
文章浏览阅读7.3k次,点赞7次,收藏28次。找到hbase的bin目录并进入,执行启动hbase hmaster命令。问题原因 hmaster挂了 ,需要重新启动hmaster才行。hbase shell输入命令出现如下问题。_keepererrorcode = nonode for /hbase/master
文章浏览阅读1.3k次。三次信息化浪潮。_大数据应用开发技术笔记